针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问题的深度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规划分析得出,2017年起近5年的新增清洁供暖面积总计约129.3亿平方米,农村是清洁取暖改造的难点。到2019年,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到2021年,清洁取暖率进一步提升至70%,替代散烧煤1.5亿吨。2017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特别是清洁取暖的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成效已经显现,PM2.5浓度下降,重污染天数减少,百姓室内环境得到改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持不断出现,产品设备不断升级。当然,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所出现的问题。
在结合清洁取暖各项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在基础数据收集整理、技术路线合理选定、全过程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以致出现插花式实施、概念性实施、盲目性推广等系列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就一定要总结问题的原因,找出应对策略,才能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鉴。
1.基础性的数据收集整理等工作薄弱。
基础性数据是否准确是科学制定清洁取暖实施方案的先决条件。清洁取暖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涉及环保、财政、能源等多个领域,各地数据统计归口部门和口径不一,加之缺少必要的技术把关,存在同类数据自相矛盾、前后不一、可用性差等多类问题。如根据某市上报数据,该市所属不同县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从3—24平方米不等。这种基础数据不确定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各地清洁取暖规划及大量测算工作不尽合理,汇总到各相关部委的全国性数据真实性及合理性出现偏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和成果,从而可能会导致各部委决策偏差。
2.缺乏科学性的清洁取暖技术路线规划。
2017年以来北方地区多地出现了技术路线“一刀切”,特别是农村地区,存在“插花式”实施、概念性实施、盲目性推广等一系列问题,技术路线执行走样,清洁取暖效果打折。2017年已经爆发全国性“气荒”,给各地清洁取暖工作敲响了警钟。清洁取暖技术路线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各地政府理应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用热习惯、经济能力合理制定可持续、可承受的技术路线。2018年多个城市选用“煤改电”技术,但农村电网增容改造工作严重滞后,2018年采暖季可能爆发大面积停电现象,影响清洁取暖实施效果。部分地区清洁取暖技术路线运行成本过高,运行不可持续,农民经济不可承受,可能造成农村返煤或大量清洁取暖设备闲置停用,导致环保成果倒退,中央资金浪费,群众满意度降低。
3.整个过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北方各地清洁取暖牵头部门不一,不同地区农委、环保、发改、住建、城管作为主导部门,制策施策的重点和方向也不相同。牵头部门不同,理解和管理能力高低不一,各部门、各区县小算盘多大局意识差,造成工程实施与资金拨付不匹配,“热源侧”和“用户侧”工程进展不同步。由于2017年度全国清洁取暖工作普遍启动较晚,各地政府精力主要放在申报资料完善、项目实施追赶工期、完善项目建设程序等方面,在财政补贴、项目验收、能效测评等方面存在短板,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另外,很多地方基层工作者已出现 “一人多责、疲劳应付、收效甚微”的工作局面。各地清洁取暖各项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从整体来讲,清洁取暖是大家都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对此,应针对问题强化指导,坚持清洁取暖改造应兼顾初投资、运行成本、寿命期及采暖费用等多种关键因素,助力清洁取暖工作顺利开展。